通告

部落格的所有内容是并非本人的作品
The blog is not all my creation
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本人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me


my msn / Email :sunic_pp@hotmail.com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不改革,就灭亡

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http://www.merdekareview.com

槟州峇东埔国会议席补选结果始终还是出人意表的:其一、由于无关政权更替,通常补选投票率都偏低,而且峇东埔补选日期不在周末,但投票率却高达81%,与今年三月全国大选时的投票率不相上下;其二、安华胜选不在话下,但鉴于估计投票率低且国阵卯足全力要拉低对手的多数票,因此揣测安华得票及多数票会比他的妻子旺阿兹莎在今年三月大选所得低,但结果恰恰相反,而且其多数票还多过对手的得票。

这两个出人意表,反映了虽然全国大选尘埃落定已经五个月了,但选民对国阵的不满和求变之心,热度未减,因此仍然延续三月大选时的政治意向投票。若说在野党共主安华依布拉欣过去几个月一再炒作的“9月16日变天换政府”的论调,发挥了为峇东埔选民的热情保温的作用,则峇东埔选民踊跃投选安华的举动,可能折射了他们对“变天换政府”的憧憬。

倘若选民确有此憧憬,也不足为奇。在峇东埔的竞选十日里,摆在选民眼前的真相是:尽管国阵经历3月8日全国大选的重挫后曾信誓旦旦要改革,但峇东埔补选却证明这家五十年老店终究还是食古不化,试图继续以过时的促销手法瞒天过海。选民既有求变之心,又岂会投选如此不思长进的执政党?

成为票房毒药的刹手锏

国阵在峇东埔补选的竞选手段,与今年三月第12届全国大选乃至历届大选及补选基本无异,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抹黑在野党候选人:炒作鸡奸案,全天候播放赛夫布卡里发誓的片段等等;(二)大派糖果:拨款华小,久旱才能逢甘露;(三)诉诸族群情绪:(巫统)安华亲华人、出卖马来人、组织“猪内阁”、(马华)安华令华人不安等等。

国阵自以为是刹手锏的竞选手段,其实恰恰成为它的票房毒药;事与愿违,只能说明国阵丧失了与时并进的求存能力。在1998年以前的年代,上述三种竞选手段可以发挥极大效应,其中一个经典例子是马来文报章在1990年大选前夕炒作46精神党主席东姑拉沙里带上有十字架纹路的卡达山人头饰的照片,意指东姑拉沙里背叛马来人和回教,结果令马来人选票回流,保住巫统和马哈迪的政权。

那是只有报纸、没有互联网,而且大多数人可能只读一种语文报纸,甚至只懂一种语文的年代,因此他们无法“兼听则明”,严厉的媒体操控迫使他们只好“偏听则暗”,更无法从众多不同的消息管道比对巫统和马华公会竞选文宣里荒谬的矛盾。如今是2008年,社会条件截然不同,互联网上的异议媒体涌现,讯息流通超越政府的约束,而中生代及新生代普遍懂得至少两种语文,国阵竞选文宣苍白与荒诞,根本经受不起替代论述的挑战。

加之以正规教育及社会教育相对普及,现时的人们不再是憨直地相信“官大学问大”及照单全收执政党的政治宣传;国阵之无力与时并进,又表现在各成员党仍然活在选民因讯息不足而相对愚蠢的年代,以为选民会盲目相信“他当官时欺负我们的人”这种族群论调。

国阵改革口惠而不实

无论是今年三月全国大选,抑或峇东埔补选,马华公会一再数落人民公正党实权领袖安华依布拉欣当教育部长时何其极端、如何压制华小发展;但是,回顾安华当副首相时,马华公会高层从来不吝啬地对安华歌功颂德,马华公会又该如何自圆其说?马华公会一边宣扬“朝里有人好办事”,才能捍卫华社权益,但是比对他们对安华当官时的批评,马华公会这番话不也站不住脚了吗?再说,内阁是集体负责,而且安华当教育部长时的内阁决策,马华公会的部长们无需负上责任?当时的首相马哈迪可以置身事外?

巫统一边喧嚷安华亲华人、出卖马来人,马华公会却一边猛批安华反华人;把两套论述摆在一起时,国阵究竟如何自圆其说?这些无法自圆其说的矛盾,选民岂会不懂,但国阵竟然还屡试不爽,岂能说服选民?

简而言之,峇东埔补选再次让全国民众看到,经历三月政治大海啸的执政党并没有痛定思痛,大选后发表的检讨与改革之说,只是口惠而不实的公关言说。半世纪老店虽然资源丰厚,面对新时代却暴露步履蹒跚之窘境,有朝一日真要失掉联邦政权,更是不足为奇。

“不改革,就灭亡”,应是国阵的当头棒喝,存亡就看国阵诸公睿智如何了。(2008年8月28日)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