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告

部落格的所有内容是并非本人的作品
The blog is not all my creation
若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本人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please contact me


my msn / Email :sunic_pp@hotmail.com

Thursday, December 11, 2008

别让公正党沦为个人式政党

载自:《独立新闻在线》
http://www.merdekareview.com

人民公正党在3月8日第12届全国大选后崛起,是我国政治史上的一起重大事件;理论上,它比过去的四六精神党,回教党和民主行动党对我国的民主化进程起着更关键性的作用。

人民公正党有进步的政治论述,倡导非种族路线和普世价值,也突破我国选民族群本位的投票行为,得到各个群体的支持。身为实权领袖的安华依布拉欣,也是一名集谋略、才华和魅力的政治家;在经历了从副首相到阶下囚到国会在野党领袖的命运后,无可否认安华扮演着对抗巫统和国阵的民联领袖的角色。这是一支开明进步的力量,也是让人期待大有作为的政党。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以更高的要求看待人民公正党,而人民公正党的一些表现的确令人颇为失望。首先,人民公正党组织架构和组织能力的薄弱常被被媒体诟病。由于人民公正党是从“烈火莫熄”运动蜕变而来,多少带有社会运动的性质,吸引了三山五岳的英雄好汉,不大重视组织建设,甚至误把人数增加当成组织壮大。

在3月8日大选后,该党领导层有意识增加党员,不过数量优先于质量。在拉拢国阵从政者方面,则是采取“零和”思维,只要削弱国阵的力量便是人民公正党的得益,这种思维让人担心人民公正党不过是一些失意政客的聚集所。人民公正党党员暴增后,新增党员里当然有不少良将专才,且认同人民公正党的斗争和目标,但是整体上恐怕是良莠不齐吧。这次人民公正党大会,我们看到多少个“明日之星”?

更严重的问题,是整个人民公正党的中心,似乎越来越围绕着安华(左图)的光环。《当今大马》英文版在11月26日的一篇新闻分析报道“Perfecting PKR”指出了人民公正党“安华化”的倾向,一名党内人士如此形容“决策过程里的安华中心症状”(Anwar-centric syndrome in decision making):“党的每项重要决策都必须得到安华认可,而安华的迟疑常使得党的进程有所停顿或延缓。”

在最近的人民公正党大会上,居然会有向安华宣誓效忠的个人崇拜现象出现,不得不让人担忧,人民公正党是否沦落为安华的个人式政党。当安华机会主义般的讨好皇室时,是否经过党内充分讨论?党员的意见是否有反应和回馈?党的策略和做法应当如何?我们没有看到党员对这些问题表达意见,只看到几个领袖混乱的答案,然后安华一个人说了就算。

个人式政党的特征

在政党分类学里,有一种称为个人式政党(personalistic party)的说法。个人式政党基本上就是一具竞选机器,其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为了党的最高领袖夺取政权;它极度依赖党领袖的魅力吸引选票,并把党领袖的个人成败描述成国家兴衰的关键,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个人式政党的党组织极为薄弱,缺乏制度化且极度集中化,一切以党领袖的意志为主。在上台执政后,由于过于依赖党领袖的个人魅力和能力,其实际执政能力有限。一旦这个领袖退出政治舞台,个人式政党通常也随之式微。

个人式政党还有一种特征,由于党员效忠的是党领袖而非政党本身,党员跳槽重组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个人式政党的例子包括泰国他信的前泰爱泰党(后化为人民力量党,最近又重组成另一政党)、意大利总理贝卢科斯尼的意大利力量党(现已化为自由人民党)、俄罗斯总理普京的统一俄罗斯党等等。在我国,个人式政党的例子也很多,东马的大部分政党都属于这类政党。

人民公正党从一开始就打着为安华伸张正义的旗号,初期许多党员都是安华在巫统的盟友。从一开始,人民公正党便有浓厚的个人式政党的特征,但安华是被一个腐败的威权政府所迫害,而后激发的“烈火莫熄”社会运动的议程超越安华的个人命运,其诉求包括了公正、民主、人权等普世议题。从“烈火莫熄”蜕变的人民公正党,也得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支持和加盟。十年的发展,该党也培养了一批能干的二线领袖,不能说现在的人民公正党完全是一个个人式政党。

不过,在3月8日大选后,人民公正党似乎太过以安华为一切。人民公正党固然需要充分利用安华这个最大的政治资本,但安华和其他党领袖也要警惕过于“安华化”的现象。安华固然是一个无法替代的领袖,但是一个带着推进我国民主进程希望的政党,如果只是沦为安华的个人式政党,那就未免太可惜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